老人总说“贵人语迟”,误以为语言发育迟缓是件了不得的好事。且不说这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,光是看着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却不采取正确行动这项“罪名”就够被批判的了。
孩子快两岁了还是没有张口说话,快三岁了除了爸爸妈妈就只会说几个常用词,快四岁了依然不能和父母进行正常对话……遇见这些情况,慌张不安的一定是家长:
我家孩子不会是自闭症吧?
我家孩子是不是耳朵听不见声音啊?
我家孩子是不是嘴里有问题啊?
俗话说“熟能生巧”,任何后天学习的技能都是在不断练习中逐渐掌握的。语言也不例外,孩子缺乏对话的对象,即使会说再多的词汇也只是背诵和无意义重复而已。学习语言的终极目的是进行社交和信息传递,如果不能根据社交场景随心所欲地运用语言就不能算是会说话。
只会模仿不会说,语言理解成难题
孩子不会说话也得分两部分来看,一是单纯的构音器官发育不良,二是语言中枢对语言的理解不充分。很多孩子不止不会说话,就连父母的指令都不能很好地执行,很明显是因为他们对语言本身的意义学习不到位引起的。
语言理解能力为什么这么重要?
举个很简单的例子:我们知道“吃饭”的本意是人体摄入食物,用能量来维持一天运作的活动,但有些孩子对语言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,他们对吃饭的含义不甚了解,却记住了父母的某个动作,比如进厨房,又或是切菜声。
在他们眼中,吃饭的含义没有变,但表征符号却从语言变成了特定动作或声音,这就是语言理解能力缺失带来的问题。幼儿不了解语言的意义,就无法在社交场景中通过对方话语的意思来做出合适的回答,“驴唇不对马嘴”用来形容这种情况再合适不过了。
三大错误,必须改正
说到底,家长的哪些做法会导致语言发育迟缓呢?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父母注意:
01工作忙,没空陪孩子
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是持续不断训练的过程,而父母又是孩子最重要的陪伴者和老师。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几乎都来自于父母的教育,即使工作再忙,家长也必须抽出时间陪孩子说说话、玩玩具或者出去玩。
02过度使用电子产品
1-2岁的婴幼儿不看电子产品或把每天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的,比超过1小时的孩子拥有更好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,甚至有的研究机构认为18月龄以下的孩子不应该接触手机、电脑。电子产品的出现减少了孩子和人类交流的时间和兴趣,收紧了他们的社交圈,对语言发育有害无益。
03尴尬的“心有灵犀”
亲子间的默契是家长引以为豪的,也是许多外人很羡慕的。父母和子女间的默契十足说明家庭关系和谐,但有一种默契绝对是家长需要摒弃的。当孩子表达需求时,父母一定要鼓励他们张口说话,而不是依靠默契发挥作用。孩子想要啥,父母不用宝贝说话直接办到,根本起不到锻炼语言的作用,久而久之语言发育迟缓就找上门了。
学说话对于符合成长规律的孩子来说并非特别艰难的一件事情,只要环境和教育都到位了,对答如流、出口成章不是没有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