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,我们很多父母是没有耐心的。
孩子只不过一次数学考试没考好,看见成绩单直接开骂,“你上学都在干嘛?”“这么简单的题也不会,你有没有脑子?”“给你补课的钱真是白花了,都白学了”......
还有些父母好像不那么焦急,却走了另一个极端。既然不能打骂教育,那就完全“放养”。成绩不够好,那就说上一句“哎,反正你就这样了,考不好就考不好吧”,“你就玩吧,也不指望你能考好”.....
这是一个误区:骂是不和教育划等号的。父母的这些言语不但没有教育效果还深深的伤害了孩子。
现代家庭最容易存在的“语言暴力”
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好好说话?“恶语伤人六月寒”,语言的伤害能力并不能小看。日常的不会好好说话久而久之就极容易升级变成“家庭语言暴力”,纵观现代家庭中,以下三种情形是不是出现在你的身边?
第一种:恐吓
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孩子,很多人认为“吼”一种有效的“教育”。“再不听话,我不要你了”,“再不听话,我就打你了”,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能收获一时的效果,实质上在孩子心中扎根是自卑感、焦虑感、记仇、甚至是叛逆心理。
第二种:比较
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是经常见的。哪怕自己小时候是这些话的受害者,为人父母后有的却成为了加害者。《少年说》里一个女孩对自己妈妈说“你怎么总是拿我和其他人比较,为什么我的努力你看不到”。
妈妈回答:“依你的性格,不打击会飘。当你很强的时候,我觉得要拍一下,当你很弱的时候,我觉得要推你一把。”
这样的沟通有效吗?这种沟通下的亲子可能好吗?
第三种:强人所难
很多父母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,小到天冷加衣,大到高考填报志愿,他们需要一切尽在掌握。
其实每个孩子长大的第一表现就是有自己的思想,但是不少父母看不见孩子的述求,反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,久而久之隔阂产生,甚至给孩子带来了精神压力。为什么现在青少年的抑郁症越来越多,这也是值得深思的一个因素。
这三种情形都是语言暴力,可怕的是还有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。
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是沟通,沟通的前提是能够好好说话,互相倾听。训斥、责骂、恐吓、抨击可以让孩子一时屈服,却不可能让孩子信服。亲密关系常常因为一些言语变得不再亲密,不仅如此这些言语也制造出了更多的家庭矛盾。